<<  < 2011 - >  >>
1 2 3 4 5 6 7
8 9 10 11 12 13 14
15 16 17 18 19 20 21
22 23 24 25 26 27 28
29 30 31




似乎成为了一种仪式:进门、取玻璃杯、温杯、放入狮峰龙井、泡茶、坐下、开电脑、进入博客。

 

李白说: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。李白嗜酒。老头饮茶。老头说:举杯邀电脑,对博成N人。

 

老头俗气,本想似诗人,形容形容我的饮茶看博的。真奇怪,年轻时好似形容词用不完,脑子里形容词,北京人挤车似的,这个还没上,那个就挤过来了。现今,搜肠刮肚,大海捞针,这形容词哪去了呢?

 

于是,发现了一个文学现象:年轻人爱形容,不形容则无法宣泄心中满满的激情。年纪大了却喜欢比喻,也许是经历多了,脑子里很多图画,懒得说了,搬一幅画一比喻,就是眼前场景。

 

酒是激情---把酒临风,大江东去,壮怀激烈,掷地有声;茶是淡定---清风明月,竹篱黄花,小桥流水,陌间鸣蛙...赵朴初说得爽快:七碗受至味,一壶得真趣。空持百千偈,不如吃茶去。

 

茶的元素是茶叶,是淡定,博客呢?

 

人都有倾诉欲望,没有人会认为自己的倾诉是垃圾,所以说,倾诉,实质上是人生价值的部分体现。怨妇最爱倾诉,请体谅她们,因为除了倾诉,她们漠然了自己的价值。

 

有些人喜欢用文字倾诉,尽管古人再三告诫,祸从口出,社会现实再三警示,白纸黑字就是证据,可抑制不住倾诉者的欲望。

 

1969年1月,老头下放在一个边远的农场。一天,政治学习时,发现人民日报登载了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就职演说。年轻啊,臭嘴封不住啊,我随口说:人民日报从来没有登过美国的消息,这次把他们总统的就职演说都登了,是不是要改善关系了?

 

此后不久,“三查(查历史根源、查阶级根源、查思想根源,灵魂深处闹革命)运动”开始,老头由于“吹捧尼克松、美国特务、尼克松的干儿子”被残酷批斗。

 

人很贱。被斗的我,却反而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,那时可以看的书如马列毛、字典、地图、数理化,都没命地看。看了就会有想法,有想法就想倾诉,想倾诉却不敢说,不敢说就偷偷写...

 

一张小纸片(那个年代在农场找到一张好纸并不容易),一个香烟盒,就是我的心灵空间,就这么记录着我的青春热情。

 

从1971年到1974年,居然随笔呀诗歌呀散文呀杂文呀有了30多万字。偷偷写,瞒得过领导,可瞒不过同学朋友,自己也有被人欣赏的虚荣,于是,这些小纸片被用浆糊粘成几小本,在同学朋友中流传。

 

1974年,“批林批孔”运动来了,朋友怕这些“白纸黑字”给我带来灾祸,一把火把它们烧了,灰飞烟灭...我的心灵孩子,我甚至来不及告别,再摸摸它们。

 

心,一时好空虚,人,软绵绵的,站不住。我没有企图靠记忆恢复它们,心念中反复说:文字与我无缘哪,认命吧!

 

1974到2008,34年,弹指一挥间,不再想文字,安心工作,养儿育女、伺候老人...突然就老了,单位给我办退休了。老头右眼几乎失明,看电视书报很困难了,平生不会娱乐,唱歌跳舞打麻将无缘,难道就在公园里消磨余生?

 

我的学生告诉我,有样东西叫做“博客”。年轻人为我做了一切:开博客、制版面、我口述帮我打字(现在我学会打字了)、发文字...包括现在的搞出了圈子。

 

呵呵,博客就是我的小纸片,就是老头的心灵家园。

 

我固执地认为:只要我不反动,我遵纪守法,应该再没有人可以封住我的嘴,批斗我了吧?应该再也不会有一把火,毁去我的心灵孩子吧?

 

茶,不是时尚;博客,不是时尚。

 

茶,是一种意境;博客,是一种意境。

 

一杯茶,就是一个小小的世界。看绿叶浮沉,清香袅袅入鼻,微闭眼,似乎看到了嫩芽的自己,那沁入肺腑的含露舒展...待得叶老,却也未曾飘零,人生百味经过发酵,色,不再艳,味,却悠长...

 

博客,更是缤纷的世界。老头在博客,看到了酒的燃烧,酒的呐喊,老头在博客,看到了咖啡的氛围,咖啡的情调...

 

如果把博客比作茶,那么,白毫银针是聚散、龙井瓜片是浮沉,碧螺云雾是绽放,普洱观音是温情...

 

茶的元素是叶,枯叶也诗情;茶的元素是淡定,淡定中却有岁月的沉淀。

 

博客的元素是心灵,心灵都是诗情;博客的元素是自我,自我陶醉、自我快乐、自我忧伤,却不料也可以感染他人。

 

茶的元素是传递,传递的是情。

 

博客的元素是传递,传递的,亦是情!

晓嘉(游客)茶老又在这安家啊?
家太多,就不知哪里是家了。

晓嘉问好!
发表评论:
天涯博客欢迎您!